查看原文
其他

《题都城南庄》崔护 | 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

请点击关注➤ 古诗词文欣赏 2021-07-31

文字由本人根据郦波老师讲座整理,转载请标明出处。(图片来自网络)


陈铎朗诵《题都城南庄》


曹灿朗诵《题都城南庄》


啸天说诗:《题都城南庄》



邓丽君演唱《人面桃花》


段银莹演唱《人面桃花》



经典咏流传《题都城南庄》


题都城南庄

崔护

去年今日此门中,

人面桃花相映红。

人面不知何处去,

桃花依旧笑春风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所谓“三生三世,十里桃花”,其实,就真实性和唯美性远不如传颂千古的那首“桃花诗”。诗云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
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崔护。崔护字殷功,博陵人,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定州。他在唐德宗贞元年间中举,最终做到了岭南节度使,也算一方诸侯了。但说实话,虽然崔护的官儿后来做得很大,但他并不像唐代其他诗人那样给我们留下很多作品。《全唐诗》记载崔护所做的诗总共才六首,而且其中五首也大多属于平常之作。但就因为一首诗,也就是我们刚才读到的这首题为《题都城南庄》的“桃花诗”,就因为这一首“人面桃花”之作,让崔护最终是作为一个多情的诗人,而非一个节度使、一方诸侯留在了后人的心中。简简单单的一首诗,一首七言绝句,寥寥二十八字,为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印象?为什么可以让一个人在历史的尘埃里永不磨灭呢?这就要说到这首诗背后的那个纯美的爱情故事了。

唐人孟棨所作的《本事诗》最早记载了这个故事。因为“本事诗”的意思就是挖掘诗的创作由来,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首诗引发的故事,其实是一段真实的感情。故事是这样,唐贞元11年,崔护来到京城郊外春游,春游的过程中他邂逅相遇了一位叫绛娘的女子。那么崔护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春游的呢?他又是在哪遇到绛娘的呢?根据史料记载,导致崔护去郊外春游的背景,应该有四个方面:第一,这一年崔护是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,但是不幸落榜了。这样的一个高考落榜生,在离开京城之前百无聊赖,心情很差,所以有机会当然想出去走走。第二,正好这一天就是清明节,唐人清明节已有郊祭的习惯。所以晚唐时杜牧就作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嘛,为什么路上有那么多行人呢?就是去野外郊祭。崔护也没事儿,自个儿在旅店里呆着也闷,再加上高考落榜,本来心里也郁闷,所以自己也想到郊外走一走。第三,《本事诗》记载,崔护是一个孤洁寡合之人,也就是他的个性比较内向,朋友也不多,所以他应该是一个人去郊外春游的。第四,事实上因为崔护没有什么亲戚在京城,郊外没有什么祖坟可以祭拜,所以他到郊外的目的,就纯粹变成了春游、散心。


不要小看这四个背景。在这四重背景下,崔护带着郁闷又轻松的心情漫无目的地下乡了。要知道这种心态很重要,这让后来整个事件的发展都显得那么自然,那么纯粹,也让这段爱情故事虽然在当时显得有些不合礼俗,但在后人眼里却丝毫没有做作、矫情的成分。说崔护在野外漫无目的地游玩半天之后,在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熏陶下,心情渐渐明朗起来。他走啊走啊,不知不觉,离城已远,来到一处山坳里。

本来觉得没路了,哪知道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转过山坳,突然发现满眼的桃花、杏花,花开满地,落英缤纷,景色非常之美。还有一户农家就坐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。看到有人家,崔护感觉口渴,于是朝那户农舍走去,边走边想:不知谁把家安在如此风景绝佳之地,说不定是当世的什么大隐士。崔护来到院墙外,只见柴门紧闭,只有院里桃树的数枝桃花出墙来。崔护于是轻轻地叩门,边叩门边说:“小生赏春路过,可否讨口水喝?”过了不一会儿,听见有人走进院里来,然后门“吱呀”一声开了。崔护琢磨着开门的应该是个白发长髯、竹杖芒鞋的老者,这样才像隐士。哪知道,走出来的却是一位妙龄少女。这个少女虽然一身粗布衣服,却有着清俊脱俗的气质。

我们前面说过,崔护是一个孤洁寡合之人,就是性格本来很内向,面对女孩很不好意思。这时候人家门也敲开了,不好意思,你也得说话,只好把来意再说一下。女孩看他没什么恶意,就让他进院引入草堂落座,自己就去张罗茶水。崔护打量四周,只见室内窗明几净,一尘不染。靠墙放着一排书架,架上放满了诗书。桌上铺着笔、墨、纸、砚,墙壁上还挂着一副对联写着:“几多柳絮风翻雪,无数桃花水浸霞。”词句雅致,情趣不俗,那绝对不是一般的乡野农家的风格。临窗书桌的纸上写的一首《咏梅诗》:“素艳明寒雪,清香任晓风。可怜浑似我,冷落此山中。”这是作者在借梅花感慨身世了。这一下就引起崔护这个高考落榜生的共鸣啊!

正看着呢,女孩端茶走出来,崔护连声道谢。但喝了两口茶就觉得别扭,为什么呢?因为草堂就两个人,这个人和人在一起呀,不说话,除非是亲人或者感情非常好,否则就很尴尬。总不能让人家女孩先说吧。于是崔护就期期艾艾地开口说,他先把自己博陵崔护,字殷功的姓氏、祖籍报了一下。你看人家都没问呐,他急着先说,我姓甚名谁。但是他说了之后,女孩也只好回答说:“小女绛娘,随父亲谪居在此。”说完这话,女孩就不再说什么。于是崔护只得将话题一转,大赞此地景色宜人啊,如同仙境,是春游不可多得的好地方。绛娘只是听他高谈阔论,含笑颔首,似是赞同却并不说话。崔护本来就内向,说了几句就没啥好说的了。

两个人一个坐在草堂的门口喝水,一个站在满树桃花下,默默地静立。四下里山野寂寂,悄然无声,只有春天的气息和两个年轻人的静静的呼吸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对正常的青年男女,我以为,心里很难不荡起一圈圈细密的涟漪来。但是圣人讲“发乎情,止乎礼”,即使风乍起,吹皱了心里那一池春水,但这时候又能怎样?于是两个人就在这幅美丽的乡村图景下,默默地度过了这段既漫长、又短暂的春日下午的安静时光。


我觉得,两个人在草堂院中,在盛开的桃树下共度的这一段无声的空白时光非常关键,它就像绘画里的留白,音乐里的静音部分,对二人情感的萌发绝对起到了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的作用。平时很少接触女孩子的崔护,自然不太明白少女的心思。他见绛娘长久不语,虽然可以欣赏她在桃花丛中默默静立的美丽身影,但心里未免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的。眼看着太阳已经偏西,崔护只好起身,诚恳地道谢,然后恋恋不舍地向少女辞别。少女送他出院,独倚在柴门之边,默默地目送着崔护渐行渐远。崔护也不时地回头张望,只见桃花一般的少女,映着门前艳丽的桃花,一同在春风中摇荡。崔护不由得心中暗叹:真是一幅绝美的春景图!但绛娘眼中无限的眷恋,他却是再也看不清楚了。

有人会问了,如果说崔护偶尔出门下乡,偶尔看到像杜甫所说的那样“绝代有佳人,幽居在空谷”,从而心中怦然心动的话,那还多少让人理解。但绛娘知书达理,又随父亲隐居在此,怎么能看到一个讨水喝的路人也怦然心动呢?我想这不难理解。原因至少有三点:第一,首先崔护虽然内向了点,但举止文雅,表现很有涵养,尤其是他还长得很帅。孟棨的《本事诗》就引文献说“博陵崔护,姿质甚美”,就是说他长得很帅,气质也非常棒。这样一个年轻英俊有涵养的男生,并不是经常能遇见的,所以绛娘没理由对他没好感呀。第二,崔护讨水的过程的表现,你看,虽然显得有些羞涩,有些放不太开,甚至两人之间有些尴尬,但这正体现了崔护是个不善于做作,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。甚至很多时候男孩子有点傻气,会让女孩子觉得他更可爱、更放心。所以你看黄蓉条件那么好,放着满天下的英雄看不上,就看上那个傻乎乎的郭靖了嘛。第三,就是我们刚才说,那段关键的两人共处的无声时光。你想,春日的午后,静谧的院落,满树的桃花下,一个“斯人独立”,一个在背后深情凝望,此情此景,正所谓情景交融啊!在这种浪漫满园的氛围之下,大概一个女子会比一个男子更容易动情吧?所以,崔护不懂女孩子的心情,他以为绛娘不说话是不高兴了,所以只好惶恐地告辞。事实上他这一走,已经带走了这个女孩子的一颗芳心啊!

事实后来也证明,绛娘对这一段不知从何而来的感情,她的投入远比崔护要来得深。崔护回故乡之后,虽也经常想起曾有一面之缘的绛娘,但学业的压力使他渐渐地就淡忘这件事了。这也可以看出崔护复读准备迎考,那是真下了功夫的。第二年,崔护再次赴长安赶考。这一次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啊,考中了进士。在古代考中了进士那不得了了。第一踏入仕途,第二在取得官职赴官任之前,士子们往往会在这时候成亲或者定亲。这就叫“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”了,是古人认为的人生最大的两件幸福事。这时候崔护就想到了去年在城南郊外偶遇的绛娘。高考压力释放之后,崔护首先想到的就是绛娘,说明他对绛娘还是心有所属的。


于是因为那一段“城南旧事”,时隔一年之后,他又在这个春天的下午去寻访绛娘。好不容易找到桃花谷里的那户小小的院落,崔护还是像去年一样,边叩门边说:“小生赏春路过,可否讨口水喝?”可是过了好长一会儿,门也没像去年那样“吱呀”一声推开。崔护在门口等了很久,也不见有人来。只见院里的桃树将无数盛开的桃花伸到了院墙外来。想起去年的场景,仿佛历历在目,崔护不由得深深地感慨。于是他一冲动就在门上题了一首诗,就是那首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”了!

崔护“乘兴而去,败兴而归”,心里总也放不下,脑子里总像有个声音在问:“她究竟哪去了呢?是外出还是搬走了?甚至还是嫁人了呢?”他想来想去越想越觉得对绛娘难以忘怀,尤其是她“人面桃花”中的倩影,时常萦绕在心头,以至于茶饭不思。

过了几天,他再度去城南寻访。这一次啊,他熟练地找到了那间村舍。可还没走近,远远的就听到屋里传来阵阵的哭声。崔护心里一紧,连忙快走到村舍前高声询问。这会儿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,颤颤巍巍地走出来,泪眼模糊中上下打量着崔护,就问:“你是崔护吧?”面对老汉一口道出自己的姓名,崔护有些惊讶,他点头称,是啊,晚生正是崔护啊。老汉一听,悲从中来呀,拉着他的手哭着说:“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啊!”崔护惊讶莫名,急忙询问:“敢问老丈原委?”老汉涕泪横流啊,哽咽地诉说道:“爱女绛娘,年方十八,知书达理,待字闺中。自从去年清明见了你,日夜牵肠挂肚。只说你若有情,必定再度来访。她等了一天又一天,春去秋来,总不见你的踪影。她朝思暮想,恍然若失。时过一年,本已将绝望。前几天到亲戚家小住,归来见到你门上所题的诗,痛恨错失良机,以为今生不能再见到你。因此不食不语,愁肠百结,一病而终啊!老朽只有这个女儿相依为命,之所以迟迟不嫁,是想找一佳婿,好让我们父女有所依靠。现在绛娘却先我而去,难道不是你杀了她吗?”

崔护一听这话,当时心中一阵酸痛啊!两个人之间那种一层虽薄如纸却又厚如山的情感障碍,一下就被捅开了。这时候崔护方知绛娘对自己竟是如此深情。《本事诗》里记载这一段内容时说:“崔请入哭之。尚俨然在床。崔举其首,枕其股,哭而祝曰:‘某在斯,某在斯。’须臾开目,半日复活矣。”这是说崔护踉跄跄地进屋,也不再管什么礼俗了,抱着停在草堂中绛娘的尸身,放声大哭。一边哭一边只说一句话:“我来啦,我在这儿。我来了,我在这儿。”你看从这种表达内容就可以看出来,崔护心中此前那种对绛娘的距离感,已经是荡然无存了。幸好,不只是女人的眼泪可以感天动地,崔护的眼泪也同样感动了苍天。我估计绛娘也就是一口抑郁之气郁积在胸中,可能是属于医学上的假死现象,被崔护这么抱着一摇一晃,也就顺过气儿来了,于是也就复活了。

但是我们想问,致使绛娘假死过去的那口抑郁之气又是为了什么呢?是为了去年春天那场“人面桃花”的相会吗?假如从此崔护再也不来,绛娘也会死吗?我想虽然那样,绛娘会黯然神伤,但应该不会抑郁而终的。他父亲也说“她本已近绝望”,请注意,在古汉语这个“绝望”不是我们现在“绝望得要死”的那个意思,而是“绝了那个念头,绝了那种希望”。


《本事诗》里记载绛娘的死因,是她外出归来后,“入归,见左扉有字,读之,入门而病,遂绝。”是说她读了那首“去年今日此门中”之后,随即就死了。也就是说导致她死亡的后会因素,是她感觉到她有可能错过了这场美丽的爱情。事实上如果理智一些分析的话,既然崔护能在时隔一年之后再来到她的门前,说不定还会再来呀,况且诗里面说“人面不知何处去”,也就是说崔护也不确定碰不到绛娘的原因是什么?若他真的对自己有情,他就应该继续寻找,而非找一回就作罢。但是身在局中的青年男女,又怎么会这么想呢?就像著名的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的故事。其实历史真实的“梁祝故事”,并没有什么反封建的内容,它讲的就是一个“错过的故事”。当梁山伯知道自己有可能与祝英台错过,那种巨大的懊悔袭上心头,也就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。那种擦肩而过,失之交臂的巨大痛苦与悲凉的感觉,只有身在情爱中的人才能切身地感受到。这也是绛娘可以“见门上题诗而殒命”,又可以“闻崔护一呼而苏醒”的关键所在。

绛娘能够为爱而死,又能够为爱而活,这就有了后来《牡丹亭》里杜丽娘那种“为爱穿透生死”的“爱情至上主义”的声音,既然连生死都能从属于情爱,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完美的。《本事诗》记载:“绛娘之父大喜,遂以女归之。”有情人终成了眷属。这让我想到著名导演郭在容拍的一部影片叫《假如爱有天意》,它有另外一个名字翻译过来又叫《不可不信缘》。

人世间大概真的有“冥冥中注定的缘分”,可以让我们把爱情最终当成一种信仰,就像“人面桃花”,就像崔护与绛娘。所以假如你的手中还握有爱,请你相信“爱自有天意”、“不可不信缘”。多么美的爱情啊!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”


知识点补充

1

《本事诗》的记载。博陵崔护,资质甚美,而孤洁寡合,举进士第。清明日,独游都城南,得居人庄。一亩之宫,花木丛草,寂若无人。扣门久之,有女子自门隙窥之,问曰:“谁耶?”护以姓字对,曰:“寻春独行,酒渴求饮。”女入,以杯水至。开门,设床命坐。独倚小桃斜柯伫立,而意属殊厚,妖姿媚态,绰有余妍。崔以言挑之,不对,彼此目注者久之。崔辞去,送至门,如不胜情而入。崔亦睠盻而归,尔后绝不复至。及来岁清明日,忽思之,情不可抑,径往寻之。门院如故,而已扃锁之。崔因题诗于左扉曰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后数日,偶至都城南,复往寻之。闻其中有哭声,扣门问之。有老父出曰:“君非崔护耶?”曰:“是也。”又哭曰:“君杀吾女!”崔惊怛,莫知所答。父曰:“吾女笄年知书,未适人。自去年已来,常恍惚若有所失。比日与之出,及归,见在左扉有字。读之,入门而病,遂绝食数日而死。吾老矣,惟此一女,所以不嫁者,将求君子,以托吾身。今不幸而殒,得非君杀之耶?”又持崔大哭。崔亦感恸,请入哭之,尚俨然在床。崔举其首枕其股,哭而祝曰:“某在斯!”须臾开目。半日复活,老父大喜,遂以女归之。

2

《唐诗纪事》载此诗本事云:“护举进士不第,清明独游都城南,得村居,花木丛萃。扣门久,有女子自门隙问之。对曰:‘寻春独行,酒渴求饮。’女子启关,以盂水至。独倚小桃斜柯伫立,而意属殊厚。崔辞起,送至门,如不胜情而入。后绝不复至。及来岁清明,径往寻之,门庭如故,而已扃锁之。因题‘去年今日此门中’诗于其左扉”。

《汉宫春·立春日》辛弃疾 | 春已归来,看美人头上,袅袅春幡

《减字木兰花·立春》苏轼 | 不似天涯,卷起杨花似雪花

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| 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

《春夜喜雨》杜甫 | 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

经典咏流传: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
《中华古诗词100首》95  朱熹《春日》

郦波唐派吟唱《春日》《幽兰操》

《江南文脉》诗词篇 07  王安石《泊船瓜洲》

《中华古诗词100首》65 王安石《泊船瓜洲》

《咏柳》贺知章 | 不知细叶谁裁出,  二月春风似剪刀

《天净沙·春》白朴 | 啼莺舞燕,小桥流水飞红

《月夜》刘方平 | 今夜偏知春气暖,虫声新透绿窗纱

《渔歌子》张志和 | 长江白浪不曾忧,万顷波中得自由

《临安春雨初霁》陆游 | 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
《台城》韦庄 | 无情最是台城柳  依旧烟笼十里堤《早春寄王汉阳》李白 | 昨夜东风入武阳,陌头杨柳黄金色
《菩萨蛮·风柔日薄春犹早》李清照
《田园乐》王维 | 桃红复含宿雨,柳绿更带朝烟
《春中田园作》王维 | 屋上春鸠鸣,村边杏花白
《春园即事》王维 | 开畦分白水,间柳发红桃
《鹧鸪天·陌上柔桑破嫩芽》辛弃疾 | 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
《鸟鸣涧》王维
《送沈子归江东》王维 | 惟有相思似春色
《南湖早春》白居易
《城东早春》杨巨源 | 若待上林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
《春雪》韩愈 | 白雪却嫌春色晚, 故穿庭树作飞花
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韩愈 | 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
《春思二首(其一)》贾至 | 东风不为吹愁去,春日偏能惹恨长

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权必删。

 


您看此文用   分  秒,转发只需1秒哦~
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